70年前的今天,人类找到了反质子
70年前的今天,1955年9月21日,一种新粒子——反质子——被确认发现。这种粒子不是实验家碰巧发现的,而是在数学方程的指引下找到的。写下这一方程的,是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
70年前的今天,1955年9月21日,一种新粒子——反质子——被确认发现。这种粒子不是实验家碰巧发现的,而是在数学方程的指引下找到的。写下这一方程的,是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狄拉克。
2025年9月25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们干了件大事,他们用反质子造出了首个反物质量子比特,还让这东西稳定“工作”了近一分钟。
这个由全球多个国家物理学家组成的团队,在 CERN 的反物质工厂中,首次让单个反质子在量子 “自旋上” 与 “自旋下” 两种状态间实现持续稳定振荡,且保持量子相干状态长达 50 秒,这一突破标志着人类成功制造出首个反物质量子比特,将反物质从理论探索推向了量子技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在量子物理学领域取得了一项突破性成就:他们成功利用反质子构建了首个反物质量子比特,并使其保持相干态长达近一分钟。这一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成果不仅标志着反物质研究进入量子时代,更为解开宇宙中物质远多于反物质这一根本谜题提供了前所未
人类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从人类诞生以后就开始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奥秘,经过几千年的科技发展,现在人类已经能够走出地球探索宇宙,这说明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目前人类已经解开了地球上很多的奥秘,这些成绩离不开科学家做出的贡献,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伟
宇宙深空之中,反物质作为镜像宇宙的终极能量载体,其禁运战略的本质是对物质文明发展权的量子纠缠式钳制。这种以《周易》"否卦"为纲、以海德格尔"此在"观为用的高阶博弈,在虚无与存在之间织就了一张光的罗网。当《道德经》言"有无相生"时,早已道破反物质禁运的玄机——禁
答案与对立面有关。科学家们发现,宇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始于物质和反物质之间的轻微不平衡。物质粒子——即常规物质的原子和分子中的所有电子、质子和中子——与反物质粒子不同,反物质粒子携带相反的电荷,但在许多方面相似。
8月26日,由中国科学家主导、17个国家的科研人员共同参与,历经10年建设的“地下”球型装置,正式运行取数。科学家的计划,是寻找在空气中看不见、摸不着,可以任意穿越物体且几乎不与物质发生作用的粒子——中微子。
“你”今天能刷到这条,多亏了138亿年前那场赌局——物质赢反物质,差的那一票,全宇宙只剩十亿分之一。
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更新,这相当于是我们人类给宇宙的“出厂设置”拍了一张前所未有的高清照片,每一个像素点的背后,都可能藏着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超对称粒子模型:暗物质可能由正反粒子组成的超对称粒子构成,其质量与电荷对称,宏观表现为电中性且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
当工业文明的齿轮逐渐放缓,数字文明的曙光尚未完全照亮前路,东大正站在一场历史性的转型关口。全球 70% 的工业产能压减,AI 革命的浪潮汹涌,房地产退潮的余波未平,基建饱和的警钟已响,再叠加美元霸权的无形绞索 —— 这五重压力交织,构成了转型路上的 “荆棘丛”
就在前不久,八月二十六日,位于中国广东江门地下七百米的一个巨大科学装置 —— 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在完成了两万吨探测液体的灌装后,正式开启了它的首测之旅。这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中微子探测器之一,正式启动探测研究工作。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的启动,意味着在基础物理这
“世界”是多义词,可用于指代地球、人类社会、宇宙等。截至 2025 年,没有证据支持当前可观测宇宙里存在由反物质聚集而成的、密度和规模相当于地球或更大的天体。
宇宙,这个浩瀚无垠的存在,承载着无数的奥秘与奇迹。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仰望星空,常常会思考宇宙从何而来。现代科学给出的答案是,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但这一瞬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却一直吸引着无数科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深入探索。
当人类文明的火种遍布多元宇宙,星际国家间的博弈便在星云中拉开帷幕。冷战是这片星海的常态,以资源争夺为核心,在暗物质航道控制权、可宜居行星殖民权上展开无声较量。科技封锁成为常用手段,先进曲率引擎技术被少数强国垄断,量子通讯加密系统则演变为无形的战场,双方通过情报
母场遗灰(Motherfield Ash)是高维文明“母场”崩解后在低维宇宙中残留的末态粉末形态。母场,本是维度生态的核心协调者,兼具信息同步、能量调配与意识孕育的功能。当它坍缩熄灭,空间并不会立即归于寂灭,而是释放出带有残余场印记的微粒,这些微粒便是遗灰。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束激光能精准“点杀”癌细胞,而旁边的健康细胞却毫发无损;如果人类能像翻阅书页一样,轻松“阅读”原子内部的秘密——这些听起来像科幻小说的情节,如今正在一片拇指大小的硅基芯片上悄然成真。
近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BASE合作组在一项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研究中,首次利用反物质构建出了一个量子比特(qubit)——物理学家让一个反质子(即质子的反粒子)在两种不同的量子态之间平稳振荡,持续时间接近一分钟。这一突破为更高精度地比较物质与反物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从最初用肉眼仰望星空,到如今借助各种先进的天文望远镜和探测器,试图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寻找外星生命的踪迹。但时至今日,尽管我们付出了诸多努力,却依旧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外星人的存在。